在当前均衡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个性各异、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新型学生,过去那种包办代替的保姆式的班主任已不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不断地超越自己。从走上教书育人之路,我做班主任工作已有近二十个年头,面对“我和我的孩子们”这个话题,我也做过深思,我是如何处理“我和我的孩子们”的关系的呢?现将我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营造氛围,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 1、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孩子。 在集体中占优势并为多数孩子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就是舆论,它可以议论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中个别成员的言行乃至集体的动向。对于班级舆论,班主任必须加以引导。错误的舆论对于班风建设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孩子毕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附和盲从,组织孩子们讨论《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订出切实可行的、为绝大部分所能遵守的班规,这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更容易为孩子接受。 2、 树立榜样,让孩子们向榜样学习。 适时地树立学习的榜样,对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作用。榜样一经树立便成了大家学习、竞争和赶超的对象。在榜样的带动下,大家竞争意识觉醒,剧增,钻研深入,效率提高,这就是榜样作用的体现。平时,我经常在班集体中树立各种榜样,并且以榜样就在我身边开展主题班会,教育他们向身边的孩子学习。 3、 鼓励竞争,让孩子们在竞争中成长。 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更没有创造的火花闪耀。要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竞争局面,就必须鼓励竞争,用竞争激发孩子们高昂的斗志,发掘孩子们巨大的潜能。班主任鼓励竞争的办法,让学生结为竞争伙伴,这个竞争伙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不断更替,当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后,又要重新选择一个有实力的竞争伙伴,所以他们在超越他人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俗话说的好,“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我所带的班级,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在年级中总是名列前茅。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1、让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而后者具有求知内驱力。内驱力源于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理想的层次愈高远,目标愈明确,提供的动力就愈强劲愈持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具有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如何激励孩子提高理想层次呢?可以收集那些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的事迹报道、传记等,适时介绍给孩子,以此打动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的责任感,成就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育介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激发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立志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抓住契机,利用时事激发孩子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也是提升理想境界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中国驻南大使馆中落下的导弹,美国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日本在科教书中篡改、否认侵华罪行等,及时组织学习、讨论,让孩子从现实中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焕发出为民族振兴、祖国富强,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学习的热情。 2、让孩子们变“苦学”为“乐学”。 变“苦学”为“乐学”关键是要激发孩子的,让孩子们明确本身的价值以及学习它对于自身今后发展的作用。因此,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联系实际让孩子明确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即教学的深度、练习和考试的难度,作业量的适度,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其次,要注重情感激励,少批评多表扬。相信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使孩子走出苦学而进入乐学的境界。 3、让孩子们变“学会”为“会学”。 为促使孩子们变“学会”为“会学”,一是要让孩子们真正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可用身边同学的成功经验,用“未来社会的文盲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人”来启迪孩子们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意义。二是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有规律可循,但孩子们个体存在的差异决定了某种学法优劣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既要有整体上的指导,又要注意个别指导。三要创造条件进行学法交流。要让孩子们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明确“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生搬硬套,只要孩子们具备了“会学”的强烈愿望,加上老师有力的指导和广泛的交流,“会学”的境界就不难达到。 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虽然不长,但让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深奥,它不只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要想在这一门艺术中得心应手,取得成果,你只有本着“ 爱”的原则,像“ 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去“ 爱”所教的每一个孩子,你和你的孩子们就会融为一体,果真如此,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