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开朗的然然变得沉默寡言了。同学反映:他中午经常很早就到学校,一个人独坐在操场的角落;有时他会悄悄拿走别人的铅笔和削笔刀……通过和他父亲联系得知,原来他父母不和,经常吵架,到了准备离婚的地步。中午无人看管,家长给五块钱就在学校外面吃碗面条;偶尔宁愿饿着肚子,也要把午饭钱拿去买些玩具。父亲是个普通工人,学历不高。面对调皮的然然,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体罚孩子。这种情况显然不是学校和老师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我依然把他找来谈心,帮助他稳定情绪;并以他的字写得漂亮为由,对他进行鼓励,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设法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校生活和学习上来。

一天下午,班上学生小清来告诉我,她准备买学习用具的20元钱丢失了。小清的同桌正是然然。当听到小清的报告,我很仔细地向她问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她说:“中午妈妈给了我20元钱,准备用来买学习用具,我把它放在文具盒里。第一节下课后我去了一趟卫生间,回来后我的钱就不在了。”事情很清楚,钱肯定是在班上掉的。我的第一反应:会不会是然然?面对这种情况,我如果马上把他找来一问,就算真是他拿的,可能也会出现两种结果:A、他断然否认;B、他承认了。而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最理想的。因为出现第一种结果的话,那只会加剧他的对抗情绪,使问题变得更复杂。第二种结果会不会让他感觉到非常羞耻呢?特别是对于他这种特点的孩子,因为老师处理得不好,而更加自暴自弃。毕竟孩子的心灵是那样的脆弱,经不起任何粗野的伤害。

该如何处理?我陷入了沉思,一个故事映入了我的脑海:话说有一位学生考试的时候,因为紧张而尿裤子了。聪明的老师端着一杯温水经过这个孩子时,故意装着不小心把水洒在这名学生的身上,然后向孩子道歉并很自然地让他回家去换掉了裤子。我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到了班上,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上的小清同学不小心把她准备买学习用具的20元钱弄丢了。我猜一定是我们班上哪位好心的同学帮她捡到了。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帮她捡到的同学把钱放在语文书里。然后全班同学都把语文书交上来。”等书收上来以后,到了办公室,果然在然然的书里发现了钱。我的心里又喜又忧。可喜的是,他在关键时候还是选择了改正错误,我最担心的是他就不拿出来,用最极端的方式来对抗,这种情形最终没有发生;而忧的是,这些坏习惯真让人头疼。

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和同学的友爱虽不能代替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让他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情和暖意。这不仅仅只是一种补偿,而是一种被关注的转移。一个感到温暖和关爱的孩子,一定会走出心中的阴影。比如然然,有时会拿别人的东西,一方面是家庭对他的关爱不够,不能满足他的正常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种通过极端的方式来表现出他内心的一种消极的、有一定破坏性的心理。如果我和其他教师与全体学生一道,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鼓励他、关心他,他一定会从学校和班集体中汲取信心和力量。这样也许会淡化父母争吵对他的负面影响,从学习中和与同学的交往中得到快乐和安慰,从而减少他内心的破坏性和现有的自暴自弃的苗头。

过了几天,我把然然找来。他看我的眼神有些慌乱,他不知道我将会对他说什么。我微笑地看着他,轻声地对他说:“然然,老师觉得这次你做得真棒!小清不小心丢了东西,你帮她收好了,还当了‘无名英雄’,悄悄地交上来!”他的小脸红红的,说:“老师,我不是……”我打断他说:“然然,老师相信你!老师也相信你以后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