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里编织想象文字中滋养情智

                        ----论绘本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绘本,是喷涌而出的语言世界。绘本让孩子感受到了生的欢乐,给予孩子生的力量,也是让成人恢复青春活力的语言的源泉。关于绘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讨论。

 

绘本阅读是有生命力的语言。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三样东西,分别是水,空气和语言。水和空气代表了自然,语言则代表了人类文明。任何人都拥有语言,即使是有语言障碍的人,其内心深处也拥有丰富的语言。人类无法想象没有语言的日子,无论电子传媒如何发达,也无法代替语言。那么,这么重要的语言,人类是如何掌握的呢?

如果问一个人,“是谁教会你说话”,几乎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一愣,不知道该是如何回答。学校里从来没教过说话呀。实际上,人并非是上学之后才学会说话,从幼儿开始,不,确切的说从婴儿开始就能发出类似语言的声音了。语言是从母亲或者其他养育者那里来的。语言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别人对你说话的声音传到你耳朵里,不知不觉被你记住了,再从你嘴里说出来。

我们往往忽略了去告诉孩子生命的本源和意义,而是过多的去关注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有这样一本杰出的绘本,它用浅显的语言,科学地阐释了生命孕育的过程,并让人感受到了新生命诞生的美好与欢愉,这本书就是玛丽·荷·艾斯(Marrie Hall Ets)于1939年在美国出版的《宝宝的故事》。希望这本书能经由妈妈的声音,传递给孩子。这是一本启发孩子发现自我的科学绘本不同于那些教育孩子们要孝顺父母之类的旧式说教型的图书,这本书以求知为核心,让人去思考“人是什么”“我是谁”“活着是怎么一回事”等问题。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缺乏对这类问题的思考。

同样富含哲理的类似的绘本,还有我最近重读的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 。大学的第一堂心理学课程,心理学老师展示这些图片,当时并未意识到这是绘本,直到在参加工作以后,真正接触绘本,才恍然大悟,原来早在几年前,我就和绘本有过一面之缘。失落的一角是一则用简单的黑白线条描绘的一本绘本,是一则关于“成熟”和“依赖”的寓言,告诉我们,有缺憾,胜于完美。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失落的一角,要去寻找那个弄丢了自己的人,我们总觉得和别人在一起,我们才会圆满的,完整的。可是到最后,失落的一角跋山涉水,见过无数的人和事,最后终于也把自己打磨成了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悦纳自己的独立的成熟个体。让孩子先学会爱自己,接受自己,才能去爱别人。

如果只把语言看做知识,采用解释、灌输的方法,语言就会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尽量用心来轻松地叙述,让词语在上下文之间去熠熠生辉,在不经意间让听者领悟语言具体的意思,只是让他们去感觉,去体验。绘本就可以很好的承担着具有生命力的语言这一重要课题。

 

绘本阅读是培育情智的良方

 

在现代育儿的观念中,父母往往缺乏这一认知。从孩子的婴儿期到小学毕业,大人必须要做的事是,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和孩子说话,给孩子唱摇篮曲、念童谣、读绘本、讲民间故事、朗读叙事型诗歌等。情智分为情感和智力两部分。各个心理学家对其划分不一,但是大致分为想象力,感受力,创造力。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首先要用耳朵听语言的经验,接着才是“读”和“写”的步骤。要达到真正的“掌握”语言的程度,则需要积累丰富的“感觉”体验,即画面感。

要想拥有画面感,我们首先要去“感知”。著有《寂静的春天》的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在晚年的一部著作中曾作了一下描述:我坚信,对那些为孩子或孩子教育问题伤透脑筋的父母来说,“知道”的重要性还不及“感知”的一半。如果把孩子们经历的一件件事情比喻成最终会孕育出知识和智慧的种子,那么各种情绪和丰富的感知力则是让这些种子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幼年,正是耕耘这片土壤的最佳时期。

“感知”不是让智力先行,而是让活跃的五官先发挥作用。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让这些感觉直接和语言联接在一起。即在身体感知的一瞬间,直接联结到语言。感觉到疼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是“疼”这个字。觉得好吃的时候,好吃的感觉就成了“好吃”这个词。语言还能够把感觉到的微妙差异区别开来。而要感受语言分辨事物时的微妙差异,只有通过实际的体验。

孩子们通过体验来学习这些丰富语言的绝好时机就是在“玩”的时候。有着四季变幻的户外,孩子们尽情的在户外玩耍经历丰富的体验,就能学到活生生的语言。但是这些语言并不是用大脑来学习,而是和感觉联结在一起的。不断培养孩子们的感性,感受越深,思考的就越深,语言也会更生动。

举个例子,如果让孩子们写一篇关于日出的作文,孩子们想到的可能只是家门口的日出,别无新意。绘本就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们积累画面。绘本里有海边的日出、山顶上的日出、小河边的日出、森林里的日出、四季的日出......如果孩子有足够多的绘本阅读体验,当老师一提到“日出”,那么他们的小脑袋里蹦出的绝不会仅仅是“日出”这单纯的词,而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关于日出的画面。当然了,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只看绘本就可以完全代替实际的经验,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并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到外面的世界,绘本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绘本阅读是陪伴成长的桥梁

 

给孩子读绘本,不仅仅是因为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明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读者和听者是“在一起”的。孩子们内心期待的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梦想,就是在读故事的时候实现的。依偎在妈妈的身旁,或坐在爸爸的膝头,头靠头,听者亲人的声音,一起看着插图,这样的时光对孩子来说是千金不换的无上幸福。如果听到的是愉快的故事,那么这本绘本的体验会永远留在孩子的心中,毕生难忘,让他们的内心变得坚强。

这这样的时光里,亲子间共同拥有语言,分享快乐,并接纳对方,这种经验给予孩子生存的力量。同时,作为读的一方,父母们也能能体味到生活的乐趣和喜悦。甚至,读绘本的时最能感受到乐趣的人很可能就是读的人。伴随着父母朗读绘本时有着感情温度的声音,当出现意想不到的情节的时候,父母和孩子一起叹气,惊叫,害怕,拍手,或者开心的样子时,孩子们自己会觉得有趣,从而展开想象,获得同感。越有同感就越能感受到乐趣。通过这样的体验,孩子们的感觉会更加活跃,也更有利于培养丰富的感性。这是想教也教不会感情体验。再进一步说,也是一种生命体验,曾经全身心地体验过“在一起”的欢乐的孩子们,应该不会变成那种冷酷剥夺别人生命的人吧。欢乐就是生命的力量,欢乐就是坚强的力量,欢乐就是柔软的力量,欢乐就是生存的力量。

在我们人生最初的时期,就有语言的陪伴。小宝宝吮吸这母亲的乳汁,同时也在吮吸着语言,感受着感情。说话的人饱含深情的言语,会打开宝宝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心智,想象力和情感也在这里萌芽。孩子躺在妈妈的怀里,首先听到的是妈妈的心脏跳动的声音。心脏作为生命的本体,它跳动的声音被誉为语言的起点。孩子尽情地沐浴在母亲的声音中,就这样,母子之间,同时产生了互相依偎的情感,共同体验到了生的快乐。快乐是接纳的动力,爱就是相互接纳的过程,快乐也是生存的动力。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在跟着一起成长,或者更进一步说,正因为孩子,父母才得以成长,甚至可以说是孩子教育了父母。这在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就可以感受到。希望爸爸们也能抽时间给孩子读一读绘本。

 

小结:

 

人是无法独立存在的,但现在,却往往会有人产生只靠自己就可以生存的错觉,这样的年轻人好像越来越多了,而哲学中,“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就可以很好地反驳这句话。我们可以想象出,有这种感觉的人,幼年时可能没有体验过真正地与他人相依恋的关系,像这样缺乏和他人共生的亲密感、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为人父母之后,和孩子相处时会感到不亲密、不安或迷茫是很正常的。因为他自己就没有感受到这种感觉,又怎么去带给自己的孩子呢?

在农村教育中,存在很多无奈,大多数父母都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投入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也是大多不识字。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语文老师,如何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去寻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任重而道远。犹记得常青藤绘本馆的馆长到校给孩子们讲绘本之余,交流到留守儿童的父母陪伴,安全感等。馆长曾跟我说,大多数父母离家在外,回到家以后,除了问学习之后,就没有和孩子要交流的东西,这个时候,父母其实什么都可以不用做的,就给孩子读绘本吧,绘本是一种1岁到99岁都可以读的书。在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你就无形之间拉近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以上我们说的种种关于绘本的价值及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初次接触绘本的时候,我也是一脸懵,后来在学校其他老师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去探索绘本的奥秘。去绘本馆感受绘本的魅力,现场听绘本馆馆长到校给孩子们讲绘本,组织全班孩子自主看绘本,上课的时候争分夺秒的给孩子讲绘本,再到参加“百班千人”的阅读活动。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成长,自己也是在学习如何做一个老师,如何做一个孩子们的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