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做一名好教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园艺小学 吴娟

第一次听到《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是在新教师培训第一次会议上。教体局和教师进修校领导们为了帮助我们这一批刚刚步入教师行业的“新生儿”更好地成长,给我们分配了涪城区优秀骨干教师,给我分配的指导老师是石塘小学的罗红老师。当时经过寥寥几句简单了解之后,罗红老师问我有没有看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对于你们新教师,我强烈推荐你去看看这本书,这本书对于教师成长有非常好的帮助作用。”彼时,我为自己作为一名师范生,这样的教育著作连听都没听过感到有些羞愧,于是培训结束后我就连忙购买了这本书。

拿到书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本书原名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阅读完整本书后,我感叹,经典的确是经典。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但是苏霍姆林斯基总结的这一百条建议都是很实用的,不流于表面的空架子理论。有些建议可能因国家地域差异而有所偏差,但是只要读者思考一下,因地制宜,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读完整本书,“关于做‘困难’学生的工作”、“怎样减轻批改作业之苦”和“怎样培养母亲和父亲做好学校和家庭的协同教育工作”这三章给我带来的收获最大。

首先,批改作业这个问题。一位女教师给苏霍姆林斯基写信,说:“批改作业本占去了全部业余时间。”这完全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课堂作业,听写、默写、练习册,作文本,家庭作业……很多不了解教师行业的总是说,当老师真安逸,每天上几节课就可以了,还有寒暑假。其实上课对我们来说真的算是比较轻松的事情了。改作业才是最耗费时间的。语文学科作业多,而且答案不唯一,一道题可能会有好几种答案,需要挨着挨着看。有分歧的地方还要查阅资料才能明确。苏霍姆林斯基说:批改作业痛苦不是因为量大,而是因为质量不高,作业本中错误太多,不合语法规则,是因为学生的技能与知识之间比例失调,技能大部分时间落后于知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首先应当先从教学入手,在课堂上就专门培养学生的技能,例如书写易错词语,其次,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时更细致更周密。最后,就老师而言,批改作业也有科学的方法,例如定期抽查。平时不需全部批改,每次抽查不同学生,这样的不确定性,既不会让学生懈怠,同时也大大减少作业批改的量。读了这一条建议,结合我们现在基本情况,我认为的确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不会取舍,低年级而言,作业应该抓质而不是量,将有代表性的、易错的知识点课堂多练习,通过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再进行巩固就可以了,低年级的学生书写较慢,作业太多只会让他们匆匆忙忙完成,顾不上书写和对错,因此起到反作用。而高年级,有了一定自觉性,选择疑难知识点多次巩固,作业抽查,小组互查,班干部检查等等方式,都可以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这样,老师的业余时间可以大大增多,也会有更多的精力备课、辅差。

其次,关于做困难学生的工作。这个我相信我们这一批新老师迫切需要的,因为我们大部分都在乡镇或者城郊小学。这样的小学几乎生源质量不是很好,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生活条件不好……这些原因导致他们成了“困难学生”。其实,在这方面我的感受最深,因为我任教的园艺小学,处于比乡村小学更尴尬的处境,我们地理位置偏向城区,但是生源主要有农村孩子和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构成。生源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家长很大一部分是在外打工,或者是外省人员来这里打工,他们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去关心孩子学习情况,而少部分对孩子学习上心的家长,又苦于文化程度不高,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情况,导致班级很多学生回家只能靠自觉,而现在手机、网络游戏等诱惑越来越多,在家能静下心认真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少。这些因素,又间接影响第二天孩子们到学校的学习状态,他们可能还沉浸在昨天那把输了的游戏里,可能因为熬夜还没有睡醒。就这样,慢慢的,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他们并不着急,而是很淡然的接受。我们班有个叫做锦华的女生,她的父母在沿海地区打工,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带她,上学期她爷爷摔伤了,奶奶长期在医院照顾,没时间管她。本来学习和习惯就不好的她,出现了不写作业,上课随时走神的情况,大冬天穿着非常单薄的并且不是很干净的衣服。为了帮助她,我经常单独把她留下辅差,征求过她的意见后送给她一些还比较新的厚衣服。我希望用关心和耐心去温暖她,她可以有所进步。可是这一学期,开学至今已经一个多月,我发现她的确变化了,可是变得更糟糕,开始在身上贴纹身贴。嘴里经常嚼着口香糖,课间和男生打打闹闹,爱起哄。甚至有一次写内容为“风味食品”的作文,直接把描写“扬州富春包的一篇作文里面所有的“扬州”改为“三台”就交上来了。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一向的处理方式是“坦白从宽”——如果你主动承认错误,没关系,改正就好,可是一定不能撒谎。然而锦华,我连问了四五遍,她都矢口否认,坚持说那篇作文是她自己写的。那个时候,我真的是心寒,怀疑学生,更怀疑自己。我一直以为只要坚持,别人能感受到你的真心。可是这个孩子,为什么会给我这样的回报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很久,就连平时和同事们工作交流的时候,我都在质疑,到底是我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

于是,我很认真地阅读了有关困难学生的这一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提议,这样的困难学生就是让她多阅读,阅读让她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我想,面对习惯、学习、思想都有问题的学生,例如锦华,更应该让她阅读。引导她去读好的书,多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多了解他人的生活,明白是非对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先让她读一些有趣的书,继而培养她阅读的兴趣,再上升到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建议我已经在实施了,希望会有成效。

而关于家长这一块,我刚刚提到了,我们这儿的父母大部分对子女的学习并不是很上心。他们上心的时候,就是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他们或许会打电话:“老师,我们孩子这次成绩下降了,怎么回事啊?麻烦老师帮我们上点心,管严一点哦。”可是,平时需要家长监督、协助的时候,他们总是会有各种理由,例如我们看不懂,我们太忙……这样的家长真让人头疼,感觉学习成绩好坏全由老师决定了。关于这个的建议,作者他们那里设立了家长学校。每两周给家长上一次课,讲解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因此方便家长适时的进行教育引导。当然,这一点对于我们肯定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但是,作者还提到,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往往忽略每个家庭本身不同的情况。有的家庭的生活中会有不好的现象,遭遇了一些不幸,这时,就要注意沟通技巧。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家庭具体情况是需要的。但是需要开诚布公的去交流,真心与家长沟通,当然是要学生不在场的前提下,因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告诉父母,尽可能创造和睦的、互敬互爱的家庭环境,因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非常大,好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更活泼开朗,更自信,更喜欢与人交往。而这对于学习和品德的培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整本书100条建议,虽然因为国家地域的区别,某些建议对于我们有些偏差,但是只要作为读者的我们,思考一下,活学活用。那一定都会受益匪浅。除了具体叙述的三条建议,读完整本书,我还有很多收获,例如:

1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
2.发挥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其沉浸于脑力劳动中,享受脑力劳动的成功带来的乐趣。

3.全面认识学生,每个人都有多个方面,善于发现人的优点
4.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5.以学生的思考,获取知识的过程为中心
6.学习绝非一蹴而就,每天成长就是成功,对孩子们再多点耐心。
7.每天必须不间断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需求。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
8.重视每一节课。
9.注重打好学生思维中的牢固地基。
10.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定是游戏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11.对待“后进生”,要利用书记和由书记激发的活思想,让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变更敏锐。
12.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作出肤浅的理解,杀死最开始的基本错误。
13.明朗、乐观的心情是滋养思想大河的蓬勃溪流。郁郁不乐、情绪苦闷造成的后果是使掌握情绪冲动和思维的情绪色彩的皮层下中心停止工作,不再激发智慧去从事劳动,而且还会束缚智慧的活动。
14.保持自己高度的言语素养,对学生用词也要高度敏感。
15.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观察之于儿童入阳光、空气、水分之于植物。
16.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
17.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漠的学生们的意识。
18.赋予学生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
19.坚持写教师日记,记录学生的成长与自己的思考。
20.爱护儿童对自己的信任,建立师生友谊,这需要巨大丰富的精神财富为资源。
21.与家长多沟通,了解儿童与自己的亲人和经常接近的人们之间的精神联系。

 

这本书中有三句我很喜欢的话,给了我这个初入教师行业的雏鸟一些勇气和动力,我想与大家分享,与大家共勉:
1.“热爱儿童,这不是在任何学校里,从任何书本中能学到的。这种能力是在人参加社会生活,与别人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2.“只有你自己依恋孩子们,离开他们就感到无法生活,只有在跟他们的接触中你才能得到幸福和欢乐的时候,孩子们才会依恋你。”
3.“我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不仅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给予他生活的欢乐,一种活着的自尊感。”

希望我和所有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们,可以永保一颗赤子之心,对教育事业,对孩子们,对我们的学校,可以永远充满喜爱。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收获他们对我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