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历史学科教学研究》开题会简报


绵阳市东辰聚星学校 黄萍 2023-02-19 12:34:14 上传:scjyyas 浏览:1次

乍暖还寒时节,新岁再出发。2023年2月15日,涪城区历史教师齐聚绵阳市涪城区西园学校,参加杨亚莎名师工作室承担的绵阳市市级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础教育专项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历史学科教学研究》开题会。这也是杨亚莎名师工作室2023年度第一次研修活动,活动由工作室第三学习小组周彩霞老师主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2014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命题;此后不断深化发展,理论与现实的交织缠绕,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研究的重点议题。而中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主力军,该如何培养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今天我们研讨的重要主题。

本次会议莅临指导的专家和领导有绵阳师范学院四川基础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天明教授,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罗华文教授、涪城区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涪城区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成员、学术指导专家巩建华女士,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廖先虎先生。

8c200875e0-0.jpg

bb55ae32fe-1.jpg

活动首先由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廖先虎先生致辞,廖校长代表全校师生对参会的各位领导及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绵阳市涪城区西园学校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西园学校作为在绵阳教育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在仅仅几年的办学历程中,务实高效,已成为涪城教育重要力量,取得市级、区级多项大奖。对于承办这次区历史教研活动,西园学校做了充足的准备,努力使与会领导及老师感到宾至如归,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af733c3489-3.jpg

涪城教育发展离不开涪城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的助力和指导。涪城区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巩建华女士表示:当前,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涪城教育创新求变,以更开阔的视野,寻求区域教育最优发展。在此发展改革之际,涪城区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也将“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育品质”作为重要任务,不断加大对区域科研课题研究的指导力度,加强对科研骨干力量的培养,提升教育研究的质量,助推涪城教师研修与涪城教育更上一层楼。巩建华书记也对此次历史学科绵阳市社科立项课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杨亚莎历史名师工作室自建立以来,秉持着不断追求学术新高度的理念,着眼于学科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落实学科育人目标。对于此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历史学科教学》新课题,她给予充分肯定,并预祝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9923f848e5-7.jpg

接下来是杨亚莎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杨亚莎老师做课题开题报告。从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价值意义与创新、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预期的研究成果及效益六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从课程性质来说:历史课程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科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从培养核心素养来说:通过发掘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正确的民族观”就是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杨亚莎老师既分析了中学历史教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又从教学内容和路径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筑牢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本课题,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促进区域历史教学特色的形成以及挖掘新时代涪城教育的新潜力,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发展,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涪城区整体教学质量。紧贴当前新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要求,杨亚莎老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为抓手,关注历史课程,高屋建瓴,提升育人功效,同时为我们涪城区全体历史老师指明本学期涪城历史研修重点方向。

9bc5b90fc0-4.jpg

课题研究的开展,不仅需要首席名师引领,也需要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米善军老师、周树余老师、杨红梅老师、崔静老师分别作分享交流。四位老师以费孝通先生经典著作《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米善军老师聚焦“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下的历史教学思考,从民族认同、文化特征、历史演进不同维度认识多元一体格局,并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概念,但不是56个民族的简单相加,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历史长期动态演化的结果,凝聚核心是汉族;应从民族认同、文化特征、历史演进不同维度认识多元一体格局;多元一体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

690372f010-9.jpg

周树余老师以《浸润多元一体格局,培育家国情怀素养》为主题,对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进行了阐述,指出:汉族的凝聚作用,将多元凝聚成一体,最终形成了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即“中华民族”,在高层次的形成过程中,并不排斥低层次。再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强调浸润“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重要性,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融入以一定启示。

fb2cd39786-11.jpg

杨红梅老师对书中核心概念“多元一体”进行解读:“多元”,“指中国有着众多的民族、地方和民间文化小传统”,“一体”为“中国有一个为大家认同的历史文化大传统”。从历史演进的动态角度,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发展的规律。多元不断地聚合,凝聚成一个个小的“一体”,最终汇集为中华民族这个当代的一体;从文化维度,中华民族文化有丰富的共性,但也有丰富的个性,多元一体,就是既传统又现代,既有多样性又有共同性;从民族认同纬度,中国的56个民族的成员,既有对本民族的认同,也同时有更高一层的作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认同。

ae2303191d-12.jpg


崔静老师从教材单元入手,层层深入。得出: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分分合合”的历程中,终于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族群,形成了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一体”。几千年来,中华大地的民族格局在一直不断演变,但无论如何,其都是以大一统为前提。总之,我们应当从现实出发,从多元、演变的角度出发,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同时也要发挥五十六个民族自身的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104fafe65-13.jpg

在培养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实践中,历史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学科是不能缺席的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的重要途径,历史课堂是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教师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促进者。

会上,三位专家对于本课题研究先后进行了点评与指导。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本次开题论证会取得的丰厚成果,一致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历史学科教学研究”项目选题新颖,紧扣时代脉搏,贴合社会现实,对于从实践层面落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宽培育路径、培养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和国家观具有积极意义。

绵阳师范学院罗华文教授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概念的学术演变,随后提出民族意识认同是处理当前民族问题的核心定位。在当前中国飞速发展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统一认知教育必不可少,我国近年来也从政治层面提出相应政策落实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学教育阶段落实共同体意识,可以达到层面更加广泛,落实更为扎实的效果。高校虽然更多的主要聚焦在理论研究层面上,但对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也积极体现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教学上。中学教师与高校教师虽然面对教学对象有所差异,但也存在共性,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同时,罗华文教授也指出:当前初中历史教育中,如何达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然、准确、有效地融入教学仍需要不断钻研实践,这需要所有历史教师的智慧引导和设计。罗华文教授还对如何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如何理解民族英雄等问题做出指点。罗教授的发言,不仅是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做了肯定,也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进行了学术指导。

38e18573bc-6.jpg

涪城区名师工作室学术指导专家巩建华女士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心得与老师们作了课题研究经验分享。指出:本次历史课题所研究的问题紧抓当下重点、热点。研究的是真问题,对当今时代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关注到位,与主流同行,而且与课堂结合,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主阵地,既能有效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历史教学,也能促进老师研究水平的提高和课堂实践能力的提升,还能体现历史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一个课题。同时,巩建华女士也指出:文史不分家,历史学科的研究与语文学科、政治学科包括地理学科都能实现学科融合,展现思维火花的碰撞。她相信,本次课题的研究成不仅会促进历史学科教学的进步,也能为其他学科的创新提供可能性。

853da14618-15.jpg

课题开题专家组组长、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张天明教授对前两位专家的精彩点评高度赞同,对本课题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本课题是国家政策与历史学科特点紧密结合的典型范例,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培根铸魂,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课题设计来看,核心概念界定明晰,研究背景的分析细致、研究现状的梳理清楚,研究的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操作性强。张教授着重对课题如何进行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如何进行设计和参考文献如何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他还认为,在课题的研究中可实地调研,与少数民族地区如藏族、北川羌族当地教师多进行面对面交流,使课题研究更加扎实;要聚焦存在的问题,敢于多维度创新,包括体系创新、观点创新、方法创新等。

此外,张天明教授认为,杨亚莎课题组以读经典推进课题研究活动的课题推进非常有效的方式,能够积累读者的知识,激发积读者的灵感,四位老师的读书分享视角不同,特色各异,是思想火花的碰撞。

ca9b7f2bce-5.jpg


点评结束后,张天明教授分享了国家课题“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现代转换研究”的开展经验。他从自身研究经验出发希望为课题组提供些许启示和思考,分享自己在课题申报、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需要重视的方面:1.要以教学成果奖倒逼课题的研究;2.要做好分工合作以实现团队合力;3.要将论文写作作为课题研究重点;4.要做好课题后续相关课题的申报工作。张天明教授的经验分享,既为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前瞻性指导,也为课题研究的方法实施提供方向。

93f57b3837-16.jpg


在专家点评分享之后,课题负责人杨亚莎老师表示,非常感谢三位专家对课题研究和历史教学高屋建瓴的指导,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一定会按照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丰富研究内容,优化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强化成果意识,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努力达成课题研究预期目标,为新课标理念的落实和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作出涪城历史教育人应有的努力。

最后,杨亚莎老师作名师工作室2022年度工作总结并对2022年度名师工作室优秀学员和《基于传统教学思想的“五环导学”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2dad112da6-17.jpg

d85b0930da-18.jpg

工作室优秀学员:周树余、余小琴、周彩霞、郑清华、杨红梅、崔静、盘柳秀、曹咏红、徐瑰

3ace5cb21e-19.jpg

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张启伟、杨红梅、崔静、余小琴、周树余、周彩霞、马琬晶、宋伟琼、郑清华、向子睿

本次会议,既是一次科研课题开题论证会,也是一次新课标学习和课题研究培训会,更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术研讨会。春光不负赶路人,奋楫扬帆正当时。在区教体局“聚焦绿色质量提升,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新理念指引下,让我们保持对教育科研的热爱,迎着春风,奋力前行,欣赏一路的风景!

标签: 简报  中学历史  
声明:文章内容由作者原创或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评论(0) 最后修改于
发布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