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王佳 2018-04-30 16:43:03 上传:王佳 浏览:1次

虽然我是一名一年级数学教师,并且现在也没有自己的孩子,感觉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并没有首先阅读跟教学方面相关的书籍,但是我在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再加上一个朋友的极力推荐,我激情满满的阅读了这本书。

首先,介绍一下作者—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 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生。

其次,讲一讲我读了这本书的感受。第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书。第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作者讲到这样一个例子:2004年听到当代著名教育家、时任北京四中校长的刘长铭先生的一个演讲。他在出任校长前是该校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他讲到自己在担任物理老师时,它的学生有谁在考试中哪道题出了错,他就会让这个学生把这道题重新做了后,再给全班同学讲一遍——“做一遍”和“讲一遍”的效果是全然不同的。能清楚地讲一遍的东西,它必定包含这人真的思考,并已经被清楚地理解,然后才清晰地讲出来;讲过的东西会更深地印在大脑中——如果说“做一遍”只是在一次学习。“讲一遍”就已成为一种实践,这对学生们来说也是一项知识应用活动,能让他们掌握得更好。看到这里我有同感,也深有体会。在数学教学中,尤其在讲评试卷时,让一些学生来讲一下解题思路,这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途径,要培养孩子有自信心,相信自己能把知识大概说清楚,我们作为老师或家长就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比如作者讲到:她从女儿本子上找到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是因为女儿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后她假装惊讶地说“这道题好像做对了,老师怎么给打了错呢?”于是她招呼女儿,看看是她做错了,还是老师判错了。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既要装糊涂又要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思维,女儿为了搞清楚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她也会认真地和母亲一起来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结果当然证明是孩子把题做错了,但是至少纠正了妈妈的“错误”。作者巧妙的引导让孩子纠正了错误还有成就感;同时之前没有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正如作者所说的家长既然做学生,就一定要拿出诚意,认认真真地听孩子讲。如果孩子的思维或陈述有错误,要委婉地讲出来,或用启发的方式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思考。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因为自己讲得不好而感到丢面子。这个过程中家长只要有一点教训或嘲弄的意味,孩子就会特别沮丧,失去自信。一定要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其实教学也是这样,当学生回答的内容不尽人意时,作为老师可以委婉地讲解,不要一语否定,免得他们失去发言的信心。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还应多鼓励孩子们。
作者在好多章节里谈到一个关于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作者的感受是让孩子从小学会阅读,有良好阅读习惯就像孩子学习有了“魔杖”,凡是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的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阅读量大的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爆发力。所以不重视儿童阅读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为之一。书中讲到几位老师和家长不正确的做法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是打击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给我触动很大。如:一个四年级学生忘记把一张数学卷子带回家,做卷子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将同学卷子借来,把题目按卷子上的格式抄下来,然后做完。孩子这样做实际上增加了自己的作业量。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抄一张卷子也不是件轻松事。作业写完后,孩子很高兴,他认为自己没因忘带卷子而耽误作业,他甚至感觉老师会因此表扬他。可第二天不但不表扬,还让孩子在原卷子上重写一遍,因为孩子不情愿又把家长叫到学校。孩子忘拿卷子是不对,但孩子却积极地想办法,向同学借来卷子,把卷子重抄一遍,按时完成了作业。老师如果能在这件事中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以赏识的心态看待孩子,他就应该像孩子期待的那样给予表扬。至少什么也不说。可是这位老师只盯着孩子的过失,并且非常愚蠢地以写作业作为惩罚,还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是为了孩子好,这让孩子觉得老师既苛刻又强词夺理。还有一位老师让孩子们默写前一天数学课上学习的一条定理,定理大约二、三十字。在这之前老师也没布置背诵,课堂突然检测,只要一字与原文不符,就罚抄写十遍,从教材来看并没提出背诵的要求,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重在理解,会应用才是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行为多有谴责,他说: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记忆,他也不会思考。再说了已经背会了默写一遍就可以了,干吗非让学生写十遍?十遍写下来,要用很多时间,这个时间干什么不好呢?更重要的是挫伤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类似这种和学习有关联的任何使学生们反感的事尽量避免。我在教学中也比较重视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经常启发学生理解记忆。理解记忆与灵活运用相结合,学习概念是为解决问题的,如果只会背不会用,背过也白搭。书中提到有的老师认为让学生多写多记就能多学到知识。一个字写20遍笔写2遍好,一道题做5遍比做1遍好。恰恰相反,这种暴力作业对学生来说具有太强的杀伤力。暴力作业对儿童信心、意识、品格等有全面的消极影响。它的坏作用,还不是多穿一件衣服有点热,多吃一个馒头有点撑那么简单,它能改变事情的整个状态,让孩子罹患一种“厌学”的慢性疾病,摧毁他们的上进心,吞噬他们的创造性,消磨他们的幸福感,其中的“暴力性”甚至能破坏他们的道德。所以它不是小事,是“教育事故”,真令人痛心。在轻负高效的今天这种事情不该再次发生。还有的家长因孩子小陪孩子写作业。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习惯,而是在瓦解好的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有许多家长和老师,一方面要求孩子热爱学习,一方面又把“学习”当作暴力手段运用于对孩子的惩戒上。当“作业”变成一种刑具时,它在孩子眼里能不恐怖吗?孩子还能对它产生好感吗?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同样地方法对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学会一套绑架家长的做法,“不听话”就是他们惯用的绳索,消极但有效。这种事件积累的太多,会形成极端心理,发展为一种偏执。所以家长和老师在管教孩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对面去。遇到每件具体的事情都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在教孩子,还是在操纵孩子。被操纵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于反操纵上,他会渐渐变得豪不在乎大人的话,堕落,并且丧失理性和自爱之心。

最后,我想说:在教学中当遇到学生没办法解决问题时,千万不可随便一处理,而是要让孩子静静地思考,辅助他们选择最佳解决方法,尽可能达到最好效果。真就像作者所说孩子事件件是大事,解决不好会影响一辈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着首先要不断学习,提高教师素养,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标签: 读后感  
声明:文章内容由作者原创或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评论(0) 最后修改于

世外桃源2018-05-28 23:28:04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某一单方向的功能的就能达到的,家庭方面的影响,社会环境的感染,学校老师的教导,自身的接受程度与接受能力。一个人的成长是诸多因素的合力。
  回复

知之2018-05-16 08:50:40
 一直想去读这本书,读了王老师的分享立马买了书
  回复

蔡立2018-05-16 08:50:14
 十年前,当我怀孕时就把这本书放在了床头,睡前读一读,告诉自己要做一个称职的母亲。可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十年来好多做得不好,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回复

b012210272018-05-07 14:59:09
 我也读过,也在脑海里浮现过很多想法,但是写不出文章,你写得真好
  回复

发布新评论